工大要闻

马兴瑞:从阜新“起飞” 送“嫦娥”登月

责任编辑:王兵 谷玲作者:孙海瑞发布时间:2013-12-20点击次数:

“嫦娥玉兔顺利互拍,五星红旗完美展现。”时间定格在2013年12月15日23时45分这一刻。此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全场响起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当央视直播镜头扫过马兴瑞喜悦而又自豪的脸庞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辽宁阜新,辽宁工大的学子们无不欢呼雀跃,欣喜异常。因为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是从辽宁工大走出的优秀学子,是令辽宁工大12万名校友无比自豪的传奇人物。而这个传奇人物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12月18日,记者走近这位航天英雄的老师和曾经的同学,听他们讲述了眼中那个平常而又不寻常的马兴瑞……

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公认的佼佼者

马兴瑞1959年10月出生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个矿工家庭里。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在当地的煤炭矿务局当过工人。若不是命运的机缘,恐怕他也会顺理成章地沿着父兄走过的路,做一名矿工。然而幸运的是,在他高中毕业前夕,“文革”结束了,中断了10年的高考得以恢复。学习成绩突出的马兴瑞经过全力以赴的复习备考,参加了1978年高考,最终以优异成绩跨入全国重点大学——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大)的校门。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马兴瑞是我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谈起马兴瑞,85岁的辽宁工大退休教授章梦涛难以掩饰住内心的兴奋:“他成熟、稳重,不懂就问,刻苦的学习和踏实的作风,让马兴瑞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毕业时,马兴瑞是当时班级里仅有的两名考取研究生的同学之一,他的论文思维慎密,滴水不漏,特别优秀……”

辽宁工大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殷志祥教授,是马兴瑞在辽宁工大求学期间的四年同窗好友。殷志祥回忆说,当时入学后没多久,学校就开设了工程力学专业,因为马兴瑞的数理化成绩突出,就将他选入这一专业,他也从此走上工程力学的学习、研究之路。

“当时我们的力学专业就一个班,总共45名同学。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于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十分珍惜。每天,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或图书馆;深夜,在路灯下看书学习的总会有他的身影;甚至连去食堂打饭的路上也要拿本书……他被同学们称为班里学习最刻苦的学生,特别有毅力,是大家眼里公认的榜样。”

据殷志祥回忆,由于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马兴瑞基本不会打篮球、踢足球、下围棋什么的,但当学校有活动时,他也是生龙活虎的,拼抢意识很强.打乒乓球的水平虽不高,但却善于一个球一个球的“找补”,往往会凭着不服输的恒心与毅力,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成为赢家。

在阜新矿业学院的四年时间,是马兴瑞人生旅程中的重要积淀时期。他如饥似渴地吸允着知识的甘露。虽然只是一名矿工之子,但却有着鸿鹄之志,这里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

从中国航天的领军人到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

作别生活了整整四年的阜新,马兴瑞到天津大学一般力学专业继续研究生学业。1985年3月,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1988年,马兴瑞又拿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的马兴瑞,与中国的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曾先后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生导师,“实践五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海洋一号”卫星前总设计师兼总指挥。2007年,他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兼党组书记,后又兼任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等职务。

2007年8月,马兴瑞担当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之职。在他上任仅仅两个月时间,“嫦娥一号”不负众望,成功踏上奔月之旅,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测的时代。举国欢庆之时,马兴瑞的目光已转向了另一项重大工程——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

载人航天活动极具挑战性和风险性,把航天员安全送入太空并保证其健康返回已属不易,何况神舟七号要实现太空行走。与以前的任务相比,“神七”无疑是一次“大突破”。马兴瑞对研制队伍提出了高标准完成任务的要求。在发射基地,很多发射队员都目睹过这样的场景:遇到问题时,马兴瑞总是坚守在一线,有时甚至能连续几天几夜处理问题,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疲倦。

神七成功发射,中国人首次实现太空漫步之后,马兴瑞并没有丝毫的放松,在他的带领下,嫦娥二号、神舟八号、九号、十号相继成功发射。如今,作为探月工程总指挥,他带领科技人员又毫厘不差地将嫦娥三号和玉兔送上月球,让五星红旗首次闪耀在月球上,震惊了世界。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全面胜利,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众所周知,航天工程庞大复杂,风险概率很高。每一次航天工程任务的成功,外人看到的只是航天人身上的光环,却很难感受到航天人在一场“大考”中所背负的巨大责任和压力。回首20年风雨路,马兴瑞感触颇深地说,在世界航天“竞技场”,没有捷径可走,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活动到出舱活动、从自动对接到手控对接,每一个技术跨越的背后都需要超常的付出。

“重任在肩,我们扛得起。因为我们在载人航天领域有扎实的‘底子’,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人才队伍都让人放心。我们对任何风险都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在产品质量管理中坚持‘零缺陷’理念,把能想到的风险和难题都在地面试验中一一化解掉,确保万无一失。”

仰望苍穹,星汉灿烂。参与组织过数十次宇航发射、成功地将数十颗卫星送入太空的探月工程总指挥的马兴瑞,内心充满欣慰……

铭记母校的培养,关注阜新产业发展

20多年的航天生涯,马兴瑞是如何一路走来的?马兴瑞的回答是:“这就要谈到我的母校,辽宁工大,我非常留恋那一段大学生活。那时是生活困难时期,虽然吃不饱饭,但辽宁工大的校风仍然是扎扎实实搞学问,踏踏实实搞研究,认认真真搞学习,就是那句实实在在的校训‘诚朴求是、博学笃行',这一点使我受益匪浅。做学生是这样,做工作也是这样。”

马兴瑞时刻牢记母校的校训,把母校的“太阳石精神”在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他是个懂得知足的人,始终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他常常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他特别感恩母校对他的养育之情,几乎每一年都要抽空回来看看母校和恩师。

章梦涛教授告诉记者:“别看马兴瑞掌控中国航天大业很忙,但抽时间也要回来看我,打电话问候我。我特别知足,一生中能教出几个这样优秀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

辽宁工大党委书记潘一山说,马兴瑞是从阜新走出的最优秀的学子之一,虽身负要职,工作忙碌,但他对母校的发展一直很关注。2009年特地抽时间回校参加了建校60周年的庆典,并代表10万校友讲话,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情真意切,令人动容。马兴瑞十分关心母校特别是力学学院的发展建设,每次回来,都关切询问学院的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和科研等情况。他还帮助辽宁工大设立了CAST奖学金。

马兴瑞对于阜新高新产业的发展也给予特别关注。在2012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阜新液压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时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的马兴瑞受邀参加。他表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在液压产业发展、煤化工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与阜新加强合作,为推动阜新的经济发展多作贡献。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阜新液压产业成功牵手。博览会上,时任副市长张树森代表市政府与中航科技集团航天一院、航天七院就总体战略合作进行签约;阜新阿尔法公司与航天一院十五所就液压缸项目签约;阜新环宇集团公司与航天七院神坤装备公司就液压支架项目进行签约。在马兴瑞的努力下,几家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品门类新的高科技企业入驻我市,推动了阜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来源:2013-12-21《阜新周末报》

马兴瑞代表10万校友在校庆60年庆典大会上讲话

马兴瑞与校党委书记潘一山

马兴瑞与恩师章梦涛先生

马兴瑞向力学学院赠送纪念品

马兴瑞参观校地质博物馆